大顺文化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大顺文化报 >

大顺文化报第四十三期----回忆陈东风先生二三事

时间:2014-07-29 00:00  来源:财务部   作者:李曦   点击:

      今天在一篇文章中读到“耐人寻味”一词,虽然是极具普通的一个成语,却令我想起了儿童时代对我影响极大的一个人。他就是我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老师陈东风先生。

       我自幼顽劣不堪,劣性至今难改。他年倘若有机会写《忏悔录》,应当比卢梭忏悔的还多。因为如此,故向来不受学校老师待见。我枉念了十几年书,从没有一位老师对我有过好印象,但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却有这位陈先生。

       我的小学时光,是在潮州市太平路小学度过的。记得小学一至四年级,语文老师都是女性,可能是教小学的多为女先生的缘故吧。待及1986年,我上四年级,突然来了一位帅帅的大哥哥教我们的语文课,一下子给班里的同学带来了活力。

       可怜我又何止顽劣不堪?学习成绩更是倒数前茅。然而正是陈先生的出现,令我对语文学科产生的奇特的爱好,其影响之深远,是一直至今不变的。

       先生初次授课的情形,早已模糊不可追忆,但只记得他当时是第一位在学校穿西装打领带给我们上课的男教师。在那个中山装还是作为中国男性正装的年代,给人以耳目一新,精神焕发之感。当然,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这些,而是先生那在当时看来是独特的授课方式,以及精彩绝伦的课堂语言,为枯燥无味的语文课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给我们带来了那个年代,那个年龄段所难得的精神享受。记得有一次为了给我们讲解“回声”这个词,先生就地取材,把课室里洗手用的脸盆倒掉水,左手提着,再找一根门后面的铜的门栓,右手拿着,就像敲锣一样:“大家别笑,要听出名堂来啊!听好咯,这就是回声!”然后用力一敲,“噹…………”回声荡漾在教室里,我们童真的笑声也荡漾在课堂上。因为在课堂上经常哄堂大笑,因为经常在课堂上师生互动,让我们这帮小鬼不再把上语文课作为负担,而令所有的同学都深深地爱上了语文课,爱上了陈先生。

      我本愚劣,难得先生一顾,但因个子矮小,坐在第一排,因此先生略有印象。每次缴交作业,先生总是要我重写。不是写错了,而是我的汉字写的太难看了。当时自然不能深谙先生的用心,因此每每叫苦。只是到了有一次,作业本发下来,先生居然奇迹般地没有叫我重写了。我暗自纳闷,因为对比之下,我的字并没有任何长进。下课后,先生把我叫到教师办公室,亲切地对我说,昨晚他去拜访一位老教师,在那里遇到了我的父亲(我父亲也是教师,先生所说的“老教师”,应该是先生的先生,我父亲的同事),得知了我的一些情况(我有先天不足之症,自幼手脚自然发抖,所以握笔极难,写出来的字自然也是极丑的),所以以后不再罚我重写作业了。但先生还是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希望以后我自己要继续认真练好字,学好语文课。从办公室出来,我才知道先生每每要我重写作业,是为了让我多些机会练字,多一次复习课文,这是他严格的一面;但当他知道我的情况之后,又不再强制要求了,这又不乏父爱般的关怀。可惜我辜负了先生的期望:既没有练好字,更没有学好语文…… 

       有一次写作文,是看图作文,课本上画着一个小姑娘在雪地里收集气象站的信息,然后要回到镇上还是学校去作天气预报,名字就叫《小气象员》。我也忘记当时是怎么写的了,只记得结尾处大致是“雪地上留下了小气象员的一串脚印”这样的语言。作文本发下来后,先生不但给了我高分,还写了“结尾处耐人寻味”的评语。我当时不懂“耐人寻味”是什么意思,自然不懂褒贬,只好上讲台去问先生。先生笑笑说:“这是在夸你写得好呢。”然后又向我详细地解释了这个成语的意义。故此我对这个词的印象极深,才会有文章开头的一幕。据说,先生后来把我的这篇作文推荐给隔壁班的语文老师,念给隔壁班的同学欣赏。

       四年级的第二学期,已经是1987年的上半年。当年电视机尚未走进寻常百姓家,但是在中国电视史上却发生了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以致神州大地,万人空巷,都专注地凝视着方寸荧屏。这样的盛况,恐怕是前所未有,后所不再的事情了:三十六集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经过三年的拍摄和一年多的后期制作,终于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了。我尚记得但当时我们家是没有电视机的,但住在二楼的叔叔家有一部17吋的黑白电视机。那晚我们一家正在吃晚饭,只听叔叔在楼上往楼下大喊一声:“快点啦,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啦!”我们一家把饭碗一丢,就都跑楼上去了。面对这么狂热的文化时尚,本来就极爱文学作品的陈先生,却又如何会不弄潮呢?于是,我们第二天的语文课堂上又多了一项讨论的话题:昨晚的《红楼梦》播出了什么内容啦;你喜欢林黛玉还是薛宝钗啦;猜猜今晚会有什么新情节啦,等等。父亲对我要求极严,从不允许我在学习时间看电视的,而今,我却可以堂而皇之,理直气壮地对父亲说:“陈先生要求我们看《红楼梦》的!”自此以后,我与这部电视剧结下了不解之缘,转而后来对原著的酷爱,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正是对我一生影响最深远的事情。

       可惜,转眼到了五年级,语文老师竟已换人了,而学校里也再见不到陈先生的踪影了。原来,先生由于教学成绩突出,已经被上级主管部门调到其他学校去了。临走时,先生委托新的语文老师向我们转达了他对我们的心意:如果还在学校,一定教我们到毕业,如果以后还有机会,一定还要再做师生。

       差不多三十年过去了,此中我再也没有陈先生的任何消息。直到今天,突然想起,便斗胆在百度上输入先生的大名“陈东风”。经过遴选,发现了“潮州市湘桥区实验学校”的网站上有一幅拍摄于2012年的照片,照片说明文字为:湘桥区区委曾令云书记在区教育局陈汉湘局长、陈东风副局长的陪同下莅校视察。虽然三十年未见,但我一眼便能看出这位五十多岁的“陈东风副局长”,正是我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老师陈先生。现在虽然成熟老练,却仍不失当年名师风采。我想,天若假缘,让我与陈先生重逢,不知先生可否还认得我这个当年不起眼的小学生?

       祝福陈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