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文化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大顺文化报 >

大顺文化报第二十七期----名人与财会

时间:2012-09-03 00:00  来源:南沙大顺   作者:熊玲   点击:

武则天与大写数字

      如今我们在填写各类单据、报表等与财务相关的数据时,都要求填写大写数字。那么大写数字是怎么来的呢?  

       汉字中本有一、二、三、四、五、六、八、九、百、千,但因为字形简单,容易被篡改,为了防止有人涂改账册,就必须用大写数字。

       目前最早可见的上述大写汉字,出现在武则天的《岱岳观造像记》中。 

              据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考据家顾炎武所著《金石文字记·岱岳观造像记》,可知《岱岳观造像记》是则天朝所树立的石碑,上面有大写数字。顾炎武考证说:凡数字作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等,皆武后所改及自制字。  

       武则天认为自己是开天辟地第一位女皇,不但把唐的国号改为周,也自己制造出很多汉字。这些汉字大多被她身后的学者给肃反了,流传至今的,除了有名的字,也就剩下上述可以防止涂改的大写汉字了。大写数字在则天朝以后不仅使用在碑石上,也出现在诗文中。唐著名大诗人白居易的宋版《白氏长庆集》中《论行营状请勒魏博等四道兵马却守本界事》有这样的记述:况其军一月之费,计实钱贰拾漆捌万贯。其中”“”“”“都是大写数字。顾炎武说这个字,本应作,多的三点是后人擅自添加的。  

       明太祖朱元璋对大写数字也有贡献,他把变成了变成了变成了。他是个完善者,绝非发明者。

数学家与近代会计之父

      借贷记帐法起源于13~14世纪的意大利。借贷记帐法两字,最初是以其本来含义记帐的,反映的是债权债务的关系。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借贷记帐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两字逐渐失去其本来含义,变成了纯粹的记帐符号。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 帕乔利的《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一书问世,标志着借贷记帐法正式成为大家公认的复式记帐法,同时,也标志着近代会计的开始。卢卡 · 帕乔利被称为近代会计之父

会计的起源与主管孔子

     “会计”一词,远在大约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前770年之间的西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据史书记载,我国古代有为王朝服务的会计,有专职官吏专司其事。春秋时代的孔子就曾经当过管会计的委吏。据考证,会计在当时的基本涵义是:既有日常的零星核算,又有年终伊总核算,月计岁会。后来有人总结为“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把“会”与“计”两个字联起来,就成为总核算与零星核算的一个综合体了。当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时,在原始计量的基础上,计数、计量的方法和形式都有所改进,使当时最简单的会计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到了战国时代,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使封建经济得到发展,也促进了会计的发展。当时用竹简木牍刻写的“籍书”、“计书”的帐簿已经出现,并用“入”和“出”作为记帐符号。到了唐代,工商业比较发达,经济繁荣,对外贸易和造纸业都有所发展。这时我国会计开始传播到日本等国家,报表和帐簿也普遍使用纸张。同时对于当时的所谓“国计”也有一定的文字资料记载。到了宋代,官府中的官吏们报销钱粮或办理移交,要编造“四柱清册”,实行“四柱结算法”。所谓四柱就是指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四项数字。比作支撑物体的四根柱子,认为柱柱紧要,缺一不可。四柱之间的关系是: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因此,从旧管和新收的总数中减去开除数就是实在数。用现时的会计术语说,四柱就是上期(或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付出和本期(或期来)结存四项。四柱结算法中的四柱平衡关系形成了会计上的方程式,这不仅成为我国传统的中式记帐法(中式簿记)的一个特色;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一直沿用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