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真的只有一个眨眼,时光就来到了被世人赋予深刻意义的第二十五个年头。
在此之前,跌倒或者哭泣,迷茫抑或不解,总会有人把你扶起,开导你,鼓励你,为你讲述他曾经也年少轻狂的青春,告诉你:年轻才允许犯错。在此之后,眼泪与痛苦,挫折和绝望,只适合自己咀嚼,再也不能在人前哇哇大哭,再也不能在人前肆意宣泄,因为那些代表着软弱和不成熟。
难道,以后的内心,只能属于黑暗了么?
我从心底里排斥着这样的论调。我觉得无论在何时何地,人都应该真实地活着,问问自己的内心:我快乐吗?我难过吗?我害怕什么?我失去了什么?犯错了要勇于承认和改正,失败了并不是死罪还可以从头再来,高兴就裂开嘴笑,伤心就痛苦一场。如果有一天,你再没有眼泪,并不是代表你足够坚强,只能说明你作为人类的意义与乐趣已经尽失。
一切都不晚。
学习不晚。伟大的无产阶级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一生中著作颇丰,直到老年也没有停止思考和对科学的探索,他能阅读欧洲许多国家(据说是近二十种)的文字,能用德、法、英三种文字写作。马克思说:“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伟人如他尚且如此不息,沧海一粟的我们还有什么借口说辞拒绝学习?在知识的浩瀚大海面前,人生而平等。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如果你不是那条能熟练游弋的鱼儿,不能一探大海的奥秘。也许你可以泛一叶小舟,感受大海的脉搏;或躺在沙滩上的藤椅上,看潮起潮落,观旭日夕阳。
抱负不晚。大家耳熟能详的“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歇后语中的姜太公,即姜尚,名望,字子牙。相传其先世为贵族,后家道中落,沦为贫民。为维持生计,姜尚年轻时宰过牛,卖过肉,还做过卖酒生意。但他虽贫寒,却胸怀大志,勤苦学习,始终不倦地研究,探讨治国兴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大展宏图,为国效力。直到暮年,终于遇到了施展才华之机,此伯乐就是后来的周文王。西周初年,他被周文王封为“太师”,被尊为“师尚父”,辅佐文王,与谋“翦商”。后辅佐周武王灭商。因功封于齐,成为周代齐国的始祖,称“太公望”,一生中先后辅佐了六位周王,享年139岁。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经常有人抱怨说自己缺少了一个机会,却忽略了别人在这个机会到来之前的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辛苦准备。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我们能做的是不断充实自己,等待并抓住那个可以让自己绽放生命光华的瞬间。
幸福不晚。不用再举名人的例子,因为我觉得在感情的世界里,有的只是凡人。智商的高低,出身的贵贱,外貌,身高,学历,修养,财富都不能决定一个人是否幸福。幸福是内心的一种感觉。当公主爱上王子,这无疑是最美好的童话。而当公主与放羊的小伙子相爱,童话里他们也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可现实却是他们不得不私奔,并在国王下令的追捕下亡命天涯。正因如此,多数女生都渴望童话般的爱情,希望也有一个白马王子朝自己奔来。可是在幸福感指数日渐萎缩的当代,终于女孩的童话幻灭成人鱼公主的泡沫。于是幸福演变成过日子,爱情升华为亲情,或者这已经成为新的幸福指标。但是我还是时常想起杜拉斯的这句话:To me,love which isn't just kissing and touching or eating for survive,is the desire not to die and a kind of heroic dream in the exhausted life。(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二十五,不是转折,不是蜕变,是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