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吃完晚饭我就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深圳大运会开幕式盛况,整个开幕式洋溢着青春的活力,给人崭新、昂然、充满生机的活力。看起来就像是全球大学生的一个大Party。但真正让我惊叹的就是一场没有烟花、没有大腕的开幕式,却展现了不一样的精彩,“绿色”理念贯穿始终。首先虚拟礼花清洁空气保护环境,此外不乏跟我们工作相关的环保亮点就是废旧塑料瓶的回收利用。
开幕式不放烟花,别出心裁地用影像演绎出虚拟的礼花,简约却不失魅力,充分体现了绿色低碳理念,在点火仪式中,随着几声爆竹声的响起,五颜六色的“烟花”顿时在“春茧”内绽放,同时,五彩缤纷的彩纸也从天而降,整个场馆火树银花,绚烂无比,仿佛是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 “不放烟花、不请大腕”是本届大运会作出的最大胆的决定,开幕式导演团队采取了在巨幅展示屏上用影像演绎的虚拟礼花环保低碳并且节约。从真实的礼花,改为虚拟的礼花,这诠释了深圳大运会的环保意识,是一种用绿色低碳理念举办开闭幕式的可贵尝试,让青春的盛会在清洁的空气中进行,凸显“不一样”的“公益效果”。不放烟花除了节俭的考虑,还有环保的考虑。焰火表演尽管绚丽,但燃放成本高,而且会污染环境。开幕式在深圳湾体育中心举行,深圳湾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栖息着许多候鸟,烟花燃放的声响以及不易散去的烟雾,都可能对这些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收集废塑料瓶是举手之劳,却可以在大运会的舞台上变废为宝,循环经济,造福人类。开幕式舞台、环道及舞台周边供运动员就座的座位,不是用板材搭建,而是用回收的塑料瓶制造而成,听说这些塑料瓶全是向市民征集而来,数量有1100万个,回收后,为了便于搭建舞台,统一运到工厂进行了二次加工,这些塑料瓶搭建的舞台,能起到折射光源的作用,在灯光配合下,可以做出各种色彩效果,达到美化舞台的效果,舞台边沿各种不同的人物图案和发光体,就是用废弃矿泉水瓶造出。此外在大运会开幕式上,运动员入场引导员的服装也进行了创新。与以往运动会引导员的服装整齐划一不同,本次大运会152名领导员身着152款不同的服款。据悉,这一服饰的创意灵感来自海报,衣服的材质则利用全世界征集的大运海报,从中挑选出160多幅,经过加工设计,成为引导员的服装,而且她们衣服的纽扣的原料就是构成开幕式舞台塑料瓶身上的瓶盖。废塑料瓶是一个务实的创意,节约了成本,宣传了环保,收集过程还调动了公众参与大运的积极性。
大运会激发的绿色理念,这种对公共生活的积极关注与自觉推动,会在更多领域引发美好的连锁反应。这种有节制的生活态度,或许不能收到立竿见影之效,但环保理念的沉淀,却将长久地助推社会发展,造福民生。地球是属于大家的,随着更多的人一起践行绿色环保理念,我们的环境压力就将大为减轻,我们的家园将变得更为美好。
